工件被做小后的应对方法
当工件尺寸被做小后,如果误差在一定范围内,磨粒流抛光是一种可能的补救措施。不过,磨粒流抛光主要是用于表面精加工和去毛刺等目的,对尺寸的改变通常是微小的。
首先要评估工件的材料、形状和尺寸精度要求。如果工件是高精度要求的,如航空航天零部件或精密仪器部件,即使是一两个丝(0.01 - 0.02mm)的尺寸变化也可能影响其性能,需要谨慎处理。
磨粒流抛光对尺寸的影响
磨粒流抛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工件尺寸产生微量变化。在抛光过程中,磨粒会对工件表面进行微观切削和研磨。理论上,如果持续抛光,工件表面材料会被逐渐去除,导致尺寸变小。
但是,如果想要通过磨粒流抛光来扩大工件尺寸是比较困难的。因为磨粒流抛光是去除材料的过程,不是增加材料的过程。不过,在实际操作中,如果工件表面存在微观的不平整,如毛刺、微小的凸起等,经过磨粒流抛光后,这些不平整被去除,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使尺寸的测量值略有增加,但这种增加很难精确控制在一两个丝的范围内。
而且,磨粒流抛光对尺寸的影响程度还与工件的初始表面粗糙度、磨粒的大小和硬度、抛光时间和压力等因素有关。例如,使用较大颗粒磨粒、较高的抛光压力和较长的时间,会使工件表面材料去除量增加,导致尺寸减小得更多。
解决建议
如果需要将工件尺寸扩大一两个丝,磨粒流抛光不是首选方法。可以考虑其他的表面处理技术,如电镀、化学镀等。电镀可以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金属,能够比较精确地控制镀层厚度,从而增加工件的尺寸。
若是由于加工余量预留不足导致工件尺寸略小,且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,磨粒流抛光可以作为最后的精加工手段,在不影响整体尺寸精度的前提下,改善工件的表面质量。但在操作前,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磨粒流抛光对该工件尺寸的具体影响,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。
上一篇:流体抛光相比其他抛光方式,有哪些优势值得推荐?
下一篇:在众多抛光工艺中,为什么磨粒流体抛光会脱颖而出?